孢子捕捉器的原理介紹
孢子捕捉器采用的是空氣動力學原理,單向逆流的新技術,使孢子采集不受氣流影響,采集口對準風向,把定量的空氣吸入工作箱,然後使孢子與氣流分離,讓農林作物生長區域空氣中的真菌孢子及花粉粘到下麵的載玻片上,然後拿到實驗室進行培養和分析,通過分析田間的病原孢子數量的變化,來預測是否達到引起農作物病害的程度。
孢子捕捉器的研發解決了孢子體積微小,難以捕捉的難題,可以準確捕捉到空氣中的病菌孢子,為預測和預防病害流行、傳染提供可靠依據。有了準確的數據作為參考,可幫助農戶確定用藥種類、用藥量,避免農藥的濫用、誤用,耽誤病害的有效防治,減輕環境汙染,同時,避免農產品農殘超標,保障農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病害發生會嚴重阻礙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進程,終導致產量降低、品質惡劣、甚至是死亡的現象,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而在此之前,則需要監測病害的發生,以便於及時有效防治,避免因農藥誤用達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那麽,如何對作物病害進行監測?傳統的方式是以人工調查為主,依靠感官、經驗進行判斷,而現如今,則可借助孢子捕捉儀完成病害的監測。
孢子捕捉儀通過收集空氣流動、傳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塵粒,檢測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擴散動態,為預測和預防病害流行、傳染提供可靠數據。普通的孢子捕捉儀需要人工將采集孢子的載玻片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而智能孢子捕捉儀則可自動顯微拍攝獲取孢子圖片,工作人員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即可查看這些圖片,對孢子進行識別和統計,輕鬆便捷,廣泛應用於各類氣傳性作物病害監測中,是農業植保部門應當配備的農作物病害監測專用設備。
孢子捕捉儀的應用不僅降低了員工的工作量,同時也提升了病害監測的工作效率,可幫助工作人員及時發現病害的發生,便於及早發現,同時,通過對捕捉的孢子進行分析,辨明孢子的種類及孢子存量,可用以指導農戶科學用藥,有效防治各類病害,減少農業生產損失。科學的用藥也利於農藥使用量降低,從而減輕農業環境汙染以及農藥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
遠傳拍照式孢子捕捉儀內部調試步驟
(1)、打開儀器中的電源總開關,發送“打開外景”手機短信到機器的控製模塊的手機號碼上,機器開機,並處於調試狀態;
(2)、手動點擊儀器中顯示屏下方的上下鍵頭按鈕,調整顯微鏡的位置,使電腦上“顯微窗”顯示的圖像清晰,然後旋轉“調焦螺絲”(顯微鏡右邊),調整到調焦指示燈亮的位置,再將“調焦螺絲”反向旋轉到燈滅的位置。調節要仔細,反複調節3次,這樣可以保證拍攝出來的圖像清晰;
(3)、調節“亮度微調”旋鈕,使圖像更加清晰;
(4)、按LCD屏下的輕觸按鈕,SET 鍵,根據屏幕提示,進行“采集時間”設置,“采集視野數”設置。SET鍵為進入和確認功能,上鍵頭按鈕為向上移動選擇項/數值加1功能,下鍵頭按鈕為向上移動選擇項/數值減1功能。采集時間一般設為3個小時,采集視野數一般設為80,根據屏幕提示將修改的數據進行保存,後選擇“退出”,就完成了設置。
(5)、發送“關機”手機短信到機器的控製模塊的手機號碼上,關閉儀器,5分鍾後,用戶就可以發送需要儀器完成各項功能的手機短信指令了(詳見短信操作手冊),儀器也開始正常工作。
以後開機可以通過手機發送短信開機,開機後儀器將自動工作,捕捉時長短根據先前設置的數據確定,視野數也由先前設置確定。如果以後需要更改捕捉時間長度或者更改視野數,需要重新執行(4)步驟。本儀器支持定時開機,如果一段時間每天都相同時段工作,可以發送“每天XX:XX打開一”儀器就會自動定時開機,工作完成後機器就自動關機。
孢子捕捉儀在運輸和使用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1、 運輸不可在產品包裝箱上攀爬、站立或放置重物;
2、嚴禁碰撞、倒置;
3、開箱檢查打開包裝後請確認是否是您所購買的產品;
4、檢查孢子捕捉儀在運輸途中是否有損壞;
5、對照清單確認各部件是否齊全,有無損壞。
15903880052
掃一掃 關注芭乐视频APP污
掃一掃 抖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