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疫情*新報告
通過今天的數據顯示,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確診病例為0,這代表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製,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相信2020年的這次疫情大爆發,讓芭乐视频APP污中國大多數人感慨頗深——一味的追求隻限於一時的滿足,防患於未然,是大多數人事後的心聲,平時生活的再精彩再充實,當麵臨災難時,保護家人,保護自己的健康,日常溫飽才是*關鍵的。那麽對於害蟲的防患於未然呢,當然也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因為它亦是溫飽的基礎。
2020年的防控目標是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麵積成災。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製在5%以內。防控任務是通過有效防治,直接保護作物麵積1億畝左右,間接保護潛在威脅區域2億畝。
分區域來看,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9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8%以內。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9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5%以內。黃淮海及北方**防範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3%以內。
防控對策措施方麵,預案提到,要按照全麵監測、全力撲殺,分區施策、聯防聯控的要求,優化監測防控措施。要優化關鍵技術措施,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發展規律,結合預測預報,因地製宜采取理化誘控、生物生態控製、應急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對糧食生產可能造成嚴重損失的區域,采取應急防治措施,全力控製危害,*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要全麵做好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農業農村部成立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防控工作,相關司局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建立“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應急防控機製,將草地貪夜蛾防控納入糧食省長責任製考核內容。農業農村部安排資金支持做好病蟲調查監測和技術培訓,同時會同財政部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各地要及時下撥資金,相應增加資金投入。此外,還要強化科技支撐,對害蟲災變規律、監測防治等亟需技術開展協同研究,開展技術集成和試驗示範。
2月20日,財政部預撥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4億元,支持各地做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相關工作。其中,安排草地貪夜蛾防控4.9億元,用於支持雲南、廣西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
防控思路及目標任務
01
放空思路
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部署,進一步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製,強化部門指導、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防控機製,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按照“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的要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全麵監測、應急防治,統防統治、聯防聯控,主攻周年繁殖區,控製遷飛過渡區,保護玉米主產區,全力遏製草地貪夜蛾暴發成災,贏得糧食和農業豐收主動權。
02
防控目標
總體目標:實現“兩個確保”,即確保蟲口密度達標區域應防盡防,確保發生區域不大麵積成災。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製在5%以內。
區域目標: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9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8%以內。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9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5%以內。黃淮海及北方**防範區,蟲口密度達標區域防控處置率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製在3%以內。
03
防控任務
預計全國需要防治麵積0.8億—1億畝次。其中,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防治麵積3500萬—4000萬畝次,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防治麵積1500萬—2000萬畝次,黃淮海及北方**防範區防治麵積3000萬—4000萬畝次。通過有效防治,直接保護作物麵積1億畝左右,間接保護潛在威脅區域2億畝。
防控保障措施
全麵做好2020年草地貪夜蛾防控,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技術、人員等保障力度,確保監測防治措施落實落地。
(一)加強指揮協調。
農業農村部成立由分管負責同誌任指揮長的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防控工作。相關司局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相關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種植業管理司,承擔日常工作。農業農村部適時召開動員部署會,安排布置監測防控工作。在草地貪夜蛾發生的關鍵時期,分區域組織召開現場會,派出督導組赴**地區調研指導,推進防控任務落實。**發生區域,也要成立相應的防控指揮協調機構,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轄區內防控工作。
(二)強化屬地責任。
建立“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應急防控機製,將草地貪夜蛾防控納入糧食省長責任製考核內容,**人民政府對本轄區防控工作負總責,**政府建立健全分管負責同誌牽頭的組織領導機製,抓好目標確定、組織動員、統籌資源、監測防治、督導檢查等工作。縣級政府承擔防控主體責任,統籌協調當地人力物力,強化植保隊伍建設,組織動員各鄉鎮和社會力量做好防控工作。
(三)加大資金投入。
根據今年草地貪夜蛾的防控任務和防蟲害保豐收的要求,農業農村部安排資金支持做好病蟲調查監測和技術培訓,同時會同財政部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地方開展相關防控工作。各地要及時下撥資金,統籌規範使用,相應增加資金投入,並安排必要的監測防治培訓經費,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四)強化科技支撐。
充分發揮草地貪夜蛾防控**組的作用,對害蟲災變規律、監測防治等亟需技術開展協同研究,開展技術集成和試驗示範。關鍵時期組織**到防控**區域和技術薄弱地區開展技術指導、舉辦培訓班和科普講座,編發防治技術手冊,進一步提高技術到位率和普及率。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信息交換與防治技術交流,促進區域協作聯防。
防控對策措施
按照全麵監測、全力撲殺,分區施策、聯防聯控的要求,優化監測防控措施,大力推進統防統治與應急防治,結合生物生態控製,*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一)全麵監測預報。組織各級植保機構按照統一方法,開展區域聯合監測,信息實時共享,全麵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確保不因監測預報不到位貽誤*佳防控時機,導致害蟲大麵積暴發成災。
01
加密布設監測站點。按照草地貪夜蛾遷飛規律和危害特點,增設測報網點,加密布設高空測報燈、性誘等監測設備。全國玉米生產**縣每個村至少一套性誘捕器,西南華南邊境地區、遷飛擴散通道和玉米小麥主產區,每個縣至少配備一台高空測報燈,開展係統觀測、準確掌握草地貪夜蛾成蟲遷飛和發生消長動態。
02
全麵加強田間調查。以玉米為**,兼顧小麥、甘蔗、高粱等寄主植物,組織縣級植保技術人員,在草地貪夜蛾發生期,定點定人定田,每3天開展一次係統觀測,**掌握成蟲高峰、產卵數量、幼蟲密度、被害株率。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組織鄉鎮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合作社、**化防治服務組織,及時開展大田普查,力爭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明確**防控區域和關鍵防控時期。
03
嚴格信息報送製度。繼續執行**查見當天即報,已發生區“一周兩報”製度,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全年、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3—11月份、黃淮海及北方**防範區4—10月份,通過“全國草地貪夜蛾發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時填報監測調查數據和防控進展情況,實現“一盤棋”調度、實時共享、掛圖作戰。
04
及時發布蟲情預報。**以上農業農村部門所屬植保機構,根據蟲情調度結果,年初發布全年趨勢預報;發生關鍵時期,發布害蟲的區域性發生時間和發生程度預報。各發生縣市植保機構及時發布短期預報和防控技術信息,並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信息覆蓋率和到位率,指導科學防控。
(二)實施分區聯防。按照草地貪夜蛾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采取分區域、分時段落實監測防控任務。
1.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撲殺境外遷入蟲源,遏製當地孳生繁殖,控製當地危害損失,減少遷出蟲源數量。
2—3月:摸清越冬區域、越冬寄主以及對不同作物的危害情況。以玉米為**,兼顧小麥,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壓低蟲口基數,降低危害損失。密切關注境外蟲源遷入情況,采取誘控措施殺滅遷入成蟲。
4—7月:**監測玉米、小麥、高粱和甘蔗等作物發生情況,采取保護天敵、生物防治、物理誘殺、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降低危害損失,*大限度控製遷出蟲源量。
8—12月:夏季監測在田玉米等作物發生情況,秋季監測蟲源回遷情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做好夏秋玉米等作物防控。
2.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撲殺遷入蟲源,減輕當地危害、壓低過境蟲源繁殖基數。
4—6月:密切監測南方蟲源遷入動態,減少過境蟲源北遷,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做好玉米害蟲防控,兼顧小麥,降低危害損失,減少北遷蟲源。
7—10月:夏季做好玉米害蟲防控,秋季做好玉米和小麥等作物害蟲防控,采用物理誘控、化學防治、保護利用昆蟲天敵、生物防治等措施,*大限度減少蟲源基數,降低危害損失,減少南回蟲源。
3.黃淮海及北方**防範區。**保護玉米生產,降低危害損失率。
4—6月:做好遷入蟲源監測,全麵普查冬小麥和春玉米(**是早播玉米)發生危害情況,采用化學防控等措施及時防控,減少危害損失。
7—10月:**做好夏玉米蟲情監測,全麵普查夏玉米(**是晚播玉米)發生危害情況,采用化學防控等措施及時防控,減輕危害損失,減少南回蟲源數量。
(三)優化關鍵技術措施。根據草地貪夜蛾的發生發展規律,結合預測預報,因地製宜采取理化誘控、生物生態控製、應急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強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及時控製害蟲擴散危害。
01
理化誘控。在成蟲發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誘蟲燈、性誘捕器以及食物誘殺等理化誘控措施,誘殺成蟲、幹擾交配,減少田間落卵量,壓低發生基數,減輕危害損失。
02
生物防治。以西南、華南草地貪夜蛾周年繁殖區為**,采用白僵菌、綠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NPV)、蘇雲金杆菌(Bt)等生物製劑早期預防幼蟲,充分保護利用夜蛾黑小峰、螟黃赤眼蜂、蠋蝽等天敵,因地製宜采取結構調整等生態調控措施,減輕發生程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促進可持續治理。
03
科學用藥。對蟲口密度高、集中連片發生區域,抓住幼蟲低齡期實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對分散發生區實施**挑治和點殺點治。推廣應用乙基多殺菌素、茚蟲威、甲維鹽、虱蟎脲、蟲蟎腈、氯蟲苯甲酰胺等**低風險農藥,注重農藥的交替使用、輪換使用、使用,延緩抗藥性產生,提高防控效果。
(四)適時開展應急防治。根據草地貪夜蛾暴發危害預警,對糧食生產可能造成嚴重損失的區域,采取應急防治措施,全力控製危害,*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
01
發布蟲情預警。一旦出現大麵積暴發危害的蟲情,各級植保機構立即發布蟲情預警信息,報告當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上級植保機構;農業農村部門及時將預警信息報送本級人民政府,並提出應急防治對策建議。
02
儲備防治物資。根據應急防治需要,完善應急防治藥劑推薦目錄,儲備必要的藥劑和器械等防治物資。同時,指導農藥、藥械生產經營企業做好生產供應,加大農藥市場監督抽查力度,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藥。
03
組織應急隊伍。在西南華南邊境地區、江南江淮**遷飛通道和北方**防範區,以**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為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補充,組建培育應急防治隊伍,配備**施藥器械和防護用品,提升應急防治能力和水平。
04
實施應急防治。在發生麵積大、蟲口密度高、擴散勢頭猛、成災威脅大的區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劃定應急防治範圍和麵積,調集防治隊伍,組織開展應急防治行動,嚴防大麵積暴發成災。
15903880052
掃一掃 關注芭乐视频APP污
掃一掃 抖音關注